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    来源:人气:0更新:2022-04-16 17:03:43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1891年,声誉达到了巅峰的王尔德到巴黎小住。

    彼时,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千方百计见到了王尔德,一方面是因为王尔德的文学影响,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王尔德是同性恋。

    这位年轻人,就是纪德。

    纪德是谁?

    他是194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;

    萨特说:“他为我们活过一生,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再活一次。”

    加缪说:“纪德支配了我的青年时代。”

    余华则感叹看完纪德的《窄门》之后浑身颤抖,感觉这辈子要是能写这么一本书就心满意足了。

    纪德和王尔德一样,是同性恋。

    后来,王尔德因同性恋关系,导致声名狼藉、锒铛入狱,纪德仍与之保持亲密联系,在监狱中,王尔德在《自深深处》对自己的同性爱人进行了最深情的告白。

    纪德从不避讳描写同性之间的爱欲,在其成名作《背德者》之中塑造的米歇尔,就是同性恋,纪德还说:

    我在本书中投进了全部的热情、全部泪水与全部心血。读者的义愤填膺会从米歇尔那里转到我的身上,只要稍有可能,人们还会把我和他混为一谈。

    米歇尔是什么样的人呢?他是极端的个人主义,是可怕的利己主义者,他不顾世俗的道德,是一个背德者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1

    米歇尔从小就接受母亲给他的严肃教育,十五岁时,母亲去世,他和父亲相依为命。

    父亲学识渊博,是知名的历史学家,父亲传授他知识,给他爱。将近二十岁,米歇尔学业大进,开始参与父亲的研究工作。

    父亲并没有将他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,而是将他当成平起平坐的伙伴,而米歇尔也当之无愧,他以父亲的名义发表文章,大获成功,也有了一定的名气。

    就这样,米歇尔整天与废墟和书籍打交道,对于生活,他并不了解,他喜欢朋友,是因为热爱友谊,而不是热爱朋友,他对朋友忠诚,是因为忠诚是高尚品质的要求,他珍视人类的美好情感。

    直到24岁,父亲去世,生活才稍微有点改变。

    父亲弥留之际,不忍心把米歇尔一个人丢在世上,于是就给他定了一门亲事,女方是青梅竹马的玛丝琳。

    就这样,米歇尔和玛丝琳结婚了。

    但米歇尔根本就不爱玛丝琳,也不理解玛丝琳,他是坚定的无神论者,而玛丝琳是虔诚的信徒。

    他能做的,就是对妻子保持应有的尊敬、怜悯和温情。

    此时的米歇尔,只是在维持着一份行为上的义务,他照顾妻子,只是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尽的义务。他内心,情感仍是一片荒漠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2

    按照结婚的习惯,他们进行新婚旅行,那时候,米歇尔才发现自己弱不禁风,甚至还没有玛丝琳强壮。

    在路上,米歇尔某些原本沉睡的身体官能,变得亢奋起来,随之而来的,是日益感到疲惫,甚至开始咳血。

    为了不让妻子看见自己咳血,米歇尔将所有痕迹都清洗干净,另一方面,他却气恼妻子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。

    最后,他实在忍不住说:“昨天夜里我咳血了。”

    玛丝琳脸色本就因疲劳而苍白,听到这话又更白了几分,她一头栽倒在甲板上。

    医生来了,看了两人的身体,明确地说:玛丝琳没事,米歇尔病情严重。

    如果要看别人对你怎么样,生一次病就够了。

    为了米歇尔能够好起来,玛丝琳细致入微地照顾他,把他带到适合养病的地方,让他一天一天好起来。

    而米歇尔呢?也万分渴望一个健康的身体,他制定严格的健康计划,如果玛丝琳没有按照计划执行,他就开始责备。

    与此同时,米歇尔还越来越喜欢年轻漂亮的男子,但玛丝琳并没有对此有任何防备。

    身体越来越好,背德也越来越严重,为了单独和男孩们相处,他甚至觉得身旁的玛丝琳碍事,背着玛丝琳偷偷出去。

    就这样,米歇尔越来越自我,越来越自由,越来越痴迷于感官的享受。

    自从生病以后,他丢弃了很多东西,如同牲畜一样,全部心思都用在生活上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3

    身体恢复一些健康后,米歇尔开始工作,可是他发现,自己再也不能像曾经那样去工作了,那样的生活令他厌倦。

    他甚至轻视他曾经引以为豪的满腹经纶,蔑视他当初视为生命的学术研究。

    他发现,学术之外的生活,多么令他痴迷啊!对于生活,他觉得自己刚刚出世。

    梭罗说过,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,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生活。

    米歇尔如今就打算抖掉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,赤裸裸地生活。

    他一方面极为自我,另一方面,为了不让妻子打扰到他的再生,他尽力做出一个样子——忠贞不渝。

    但这忠贞不渝,也因为只是表演而日益虚假起来了。

    然而,谎言和虚假若是做得多了,也就习惯了。

    “公认的最卑劣之事难于下手,只是对从未干过的人而言,一旦干了出来,哪一件都会变得既容易又有趣。”

    米歇尔就这样,一边欺骗着玛丝琳,一边追求着官能的享受。

    他们一直在游荡,米歇尔不想工作,满足于这样的游荡,但玛丝琳并不这样想,她觉得,这样的生活,终究只是暂时的。

    米歇尔发现了玛丝琳的忧愁,于是提议回家。

    回到家没多久,米歇尔才得知,妻子怀孕了。

    他一方面告诫自己,要好好照顾玛丝琳,另一方面,身体却比他的话更诚实地做出反应,他和老管家的儿子厮混在一起,将妻子丢在一边,过着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。

    说好的要好好照顾玛丝琳,要好好爱玛丝琳,结果却做了相反的事,照顾没照顾到,反而伤害了玛丝琳。

    一阵繁忙的生活过后,玛丝琳的身体也出了问题,但她忍着不哀怨,只是默默承受。

    玛丝琳病倒在床上,米歇尔还出去和朋友约会,朋友说:“您有妻子孩子,就留下吧,生活有千百种形式,每人只能经历一种。我是按照自己的身材剪制幸福的。”

    米歇尔却说:“我也是按照自己的身材剪制幸福的,不过,我的个子长高了,现在,我的幸福金箍着我,有时候,勒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。”

    一夜攀谈,等他回到家的时候,妻子病发,危在旦夕,孩子也流产了。

    人性原本就凉薄,却还渴望着白头偕老,这大概是人世间最可笑的事情之一了。

    就像张爱玲在《倾城之恋》里说的:

    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这是最悲哀的一首诗,生与死与别离,都是大事,不由我们支配,比起外界的力量,我们多么小,多么小,可是我们偏要说‘我永远和你在一起,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’,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4

    当然,米歇尔也悉心照顾玛丝琳,但那不是因为爱,而是因为他记得在他生病的时候,玛丝琳也悉心照顾过他。

    玛丝琳病入膏肓,医生说最好去空气新鲜的地方修养。

    玛丝琳渴望回到诺曼底,因为那里的气候对她最适宜。

    到了诺曼底之后,米歇尔又开始和不同的男子厮混,不知情的玛丝琳,尽管身体不适,但为了不让他担心,依旧强撑着,无怨无悔。

    米歇尔也试图收心,牢牢抓住自己的爱情,可是另一方面,他心里却告诉自己,妻子玛丝琳给他带来的幸福,毫无用处。

    他们再次启程旅行,可是在旅途上,玛丝琳再一次病倒了,医生说,最好到阿尔卑斯山去疗养,因为那里空气清新。

    起初,米歇尔对这趟旅行充满期待,在阿尔卑斯山,玛丝琳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,继续疗养下去,或许能够痊愈。

    可是米歇尔却对这个地方感到厌倦了,他渴望新的冒险,于是,不顾妻子的身体,再次出发。

    此后,不断辗转在路上,玛丝琳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,但米歇尔却不愿意停止,他只想往前,他只看到自己想要什么,至于妻子,那应该是跟他一样,可是他忘了,他生病的时候,妻子是怎样照顾他的啊!

    玛丝琳说:

    “我理解你们的学说,不过,它要消灭弱者。”

    米歇尔回:

    “理所当然。”

    听见米歇尔的话,玛丝琳恐惧得浑身颤抖,他明白,玛丝琳所要的幸福,就是他所讨厌的安宁。

    不断旅行,不断前进,他一次次抛开病中的妻子,去寻找自己以为的美好,和男人约会,和女人上床,另一边,妻子病得越来越严重,最终惨然离世。

    凉薄之人,终究无法偕老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5

    玛丝琳离世三个月后,米歇尔对朋友说:

    善于争得自由不算什么,难在善于运用自由。

    米歇尔一开始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,和所有人一样,认真工作,努力上进,可是一场大病后,他发现自己原来的生活,根本不是生活,他觉得那种安宁的日子,就像某种机器一样,按照某些固定的程序活着。

    这些程序,不是别的,就是人的观念、道德、文化、文明等造成的。

    大病之后,为了让身体康复,米歇尔开始追求感官的享受,并沉迷于这样的生活,此后,他开启了官能享受至上的生活,同时也开始了背德的生活。

    其实说是背德,但米歇尔背了什么德呢?他又背了谁规定的德呢?他只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,只是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,他也照顾自己的妻子,也知道要爱自己的妻子,可是在生命的渴望面前,他总是屈服于本性的渴望,按照自己的身材剪制幸福。

    就像他自问的那样:

    “我能自主选择我的意愿吗?能自主决定我的渴望吗?”

    卢梭说:

    人在变为生活于社会的人和奴隶的时候,就成为懦弱的、胆小的、自卑的人,他的温柔软弱的生活方式使其体力和勇气同时衰退了。

    米歇尔曾经也是卢梭说的社会的人和奴隶,可是后来他想回归自然,却活得那么背德。

    在这一点上,真如仓央嘉措所感慨的: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

    从人的自由上来看,米歇尔并没有做错什么,玛丝琳也没有做错什么,这个悲剧之所以发生,就是文明社会所要求的生活,和这样的生活完全不同。

    纪德说:

    “我相信我自身中最称得上诚恳的,就是痛恨别人所谓的德行”。

    《背德者》就是纪德的自白,是他对如何生活的追问,是他对幸福的追问,是他对人本身的探索。

    诺奖作家纪德成名作《背德者》:真正的幸福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


    06

   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?

    罗素说:须知参差多态,乃是幸福本源。

    可纪德却告诉我们,幸福就是做你自己。

    对于米歇尔,纪德并不批判,也不一棍子打死,他还说:“他应该有一个位置。”

    在这个故事里,唯一的悲剧成分就在于,米歇尔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时候,伤害了自己的妻子玛丝琳,玛丝琳温柔贤淑,是传统意义上近乎完美的女人,却郁郁而终。

    纪德也说:

    “我把玛丝琳写得那么贤淑,并非徒劳,读者不会原谅米歇尔把自己看得比他还重。”

    这种逻辑符合世俗的观念,但对于我们来说,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,一个人贤良淑德,就一定能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吗?

    不,绝对不是,一个人的幸福,绝非是寄托于他人的东西,而是自己内在的需要,我们的生命里就有幸福所需要的全部密码,完全不需假他人之手得到幸福。

    都说人性凉薄,这话原已是众生共识,但那么多人却渴望白头偕老,这原本没错,可是白头偕老不是说白头就白头的,不是说偕老就偕老的,还要看看那凉薄二字。

    对于幸福,要知道那不是向外求得的,对于追求幸福的过程,要知道善良终究是底线,没有了这个底线,人就和野兽没什么差别了!


    最新资讯

    Copyright © 2022